*
*
*
*

下背痛的盛行率

脊椎專區
2010-06-18
  人類的脊椎約於30歲開始退化,這種退化過程是持續而不可逆轉,所以老化後,就不太可能恢復年輕時的狀態。

下背痛也就是腰椎開始退化的臨床表徵之一,尤其容易侵襲重度工作者、長期坐姿或站姿而姿勢不良者、體重過胖者,或腰部肌肉力量太弱者。

        工業社會裡,多數的人都有下背痛的困擾。在一項訪問調查,包括男性3091人和女性3493人,結果顯示51%的男性和58%的女性有下背痛的經驗。流行率較高的年齡層是在20~40歲之間。
點盛行率(現在有下背痛):15-30%
  • 一個月盛行率(過去一個月中,曾經發生任何一次下背痛):30-40%
  • 一年盛行率(過去一年中,曾經發生任何一次下背痛):39-48%
  • 終生盛行率(出生到現在,曾經發生任何一次下背痛):60-80%以上
        下背痛(low back pain, LBP)雖然不像癌症會致死,但是對人的生活品質影響卻非常大,至少有47%到90%的病人終其一生至少有一次會因下背痛的疾病而困擾。下背痛與許多的生活型態與重要疾病息息相關,尤其在青少年的下背痛,常常被忽視。青少年下背痛的盛行率大約18%到35%之間,並且隨著年紀而增加,尤其在年輕女性更是如此。比起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大部分的人常常輕忽下背痛的嚴重性與影響。其實一般人雖然不會因為下背痛而致死,但是下背痛所影響的層面非常廣,尤其對生活品質的影響甚劇。下背痛之重要性,在於幾乎每一個人終其一生都有可能因為下背痛而求醫,如果考慮包括其他頭頸疼痛,幾乎每一個人現在至少存在一種以上類似的疼痛。在45歲以下的工作者,下背痛是導致殘障的第一名原因,而在45歲以上的人們,是導致殘障的第三名原因[Mayer, et al., 1988]。
        下背痛的形成起因於不同時間與程度的受傷,導致肌肉的緊張性增加。而受傷後脊椎不正常的血液循環,使得疼痛增加與延長。Korff (1994)則對下背痛的研究,提出四個重要的方向,包括什麼樣的下背痛病人是暫時性的、會復發、或是會轉為慢性。長時間的下背痛導致脊椎的不穩定,肌肉萎縮以及一些病理生理性的變化,最後產生慢性下背痛,而慢性下背痛重要的原因包括生理、心理與社會因素。大部分的下背痛病人並不了解其嚴重性,許多的病人到了轉變成慢性時,其生活品質與心理的影響非常嚴重。所以能夠發現危險因子,早期改變生活習慣,可以減少慢性下背痛的機會。
        有關慢性下背痛,雖然部分報告發現不到10%的下背痛病人將會轉為慢性,但是對病人生活品質的影響非常大。Thomas et al. (1999) 所做的研究中,發現慢性下背痛都是從急性下背痛延伸而來的,而且大約30%的急性下背痛會轉為慢性 [Thomas, et al., 1999]。以經濟的觀點來看,因為下背痛而手術的病人,一直以來都以大約超過50%的速度成長。在德國,慢性下背痛是勞工提早退休最主要的原因。90%左右的病人在三到四個月也可復原。剩下不到10%的病人會轉變成慢性下背痛,但是這不到10%的病人,卻花費了所有下背痛醫療費用的80%。所以病人是否會變成慢性下背痛的預測,對於醫師、治療師、甚至對於病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關文章Related Articles
Facebook Lin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