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有關腰椎手術之兩三問

脊椎專區
2010-06-21
  後方腰椎手術是用來處理如椎間盤退化,椎間盤突出症,和脊推的不穩定及退化等問題的一個治療方式。在這個治療方式中,神經外科醫師從後背部的脊椎上著手,經過徹底的神經減壓並在脊椎中移走出問題之椎間盤。在移走了這個椎間盤後,醫師把骨替代物放入二個椎體之間的空間 ( 原椎間盤之空間 ) 。這些骨替代物可以用一些特別的人工植入物將其固定。此手術方式的目的是要促進上下兩個椎骨融合在一起。

此篇文章將幫助你了解
•  醫生希望達成之手術目標
•  在手術後要注意什麼事
•  恢復期要注意什麼或作什麼

醫師希望達成之手術目標是什麼 ?

        對於脊椎疾患的患者,臨床上以此手術進行治療已是一普遍採行的方法。椎間盤退化、自然的老化以及從背部的受力等等,久而久之,椎間盤之高度變小,使兩相鄰椎體之距離變短。當這情況發生了 , 在周遭的神經孔就會變得狹窄而可能壓迫神經根。 由於椎間盤高度的縮短也可能使脊髓腔周遭韌帶變得鬆弛而突出進而也壓迫到神經根。

        椎間盤切除術 (Discectomy) 是將椎骨之間的椎間盤取出。拿出這個出問題的椎間盤的目的是試圖要減輕症狀。椎間盤切除後將允許二個椎體間有一些空間可至入移植物使椎骨融合在一起。 當椎間盤切除後,醫師將輕輕地分開上下二個椎體,使原椎間盤空間可方便至入移植骨或人工腰椎支架。移植骨通常從自己身體的骨盆取得,而人工腰椎支架 (cage) 則可免除從自己骨盆來取得移植骨。

        在植入人工腰椎支架 (cage)後,在椎體之間可讓原本已變窄之空間變大,間接使旁邊的神經孔變大而降低壓迫神經根之壓力,也間接讓已鬆弛突出之周圍韌帶得以撐緊,不再鬆弛突出。接著醫師將使用骨釘進一步固定這些椎骨,防止他們相對移動。 愈少的相對移動,椎骨成功融合的機會愈高。 在手術過程中 , 有些醫師會沿著脊椎的後外側再補上移植骨,增加椎骨成功融合的機率。在椎骨成功融合在一起後,就不再有互相間的運動,取而代之 , 他們成為一體,真正變成同一塊骨頭。 如此兩個骨頭之間就不再有機械性疼痛。

手術後還要注意什麼或作什麼 ?

        術後傷口引流管約留置 2-3 天。病患術後仍會待在醫院 7-10 天。通常在術後住院這幾天可安排復健醫師及治療師訪視,教導病患如何在不增加額外之壓力於脊椎上,怎樣移動及作日常活動。也可能視情況建議病患使用助行器 1-2 天。出院前,會告知病患如何改善疼痛並預防問題發生。 當患者病情穩定即可回家,病患將被告知短期內需保持較低之活動力,不得作過度之活動;並避免彎腰、扭腰、提物、開車及坐太久等約 6周。通常最快於術後六周後,在門診安排復健。

恢復後還要注意什麼或作什麼 ?

        後方腰椎椎間融合術後之復健治療則較為緩慢,通常在術後出院六周後於門診安排復健。較慢安排復健治療是因需要時間來確定及穩定移植骨之融合情況。這些治療可能需 2-3 個月,恢復期預估可達 6個月。 

        首要治療目標以減緩疼痛及發炎為主,冰療、電療 … 等治療皆有助益。另外治療師會幫患者按摩減輕背部肌肉之痙攣、疼痛。較積極的治療運動則會較晚才安排。這些治療運動可增進心肺功能。 剛開始時,短距離的慢速行走通常是安全的。訓練後期則會安排游泳和使用階梯訓練以增加耐受力。治療師將教導病患一些特別的運動以訓練背肌及腹肌的力量,強化脊椎的穩定。治療師亦教導病患如何在不增加額外之壓力於脊椎上,怎樣改善工作及日常活動的習慣;包括教導患者坐、躺、站及走路之正確姿勢,如何在安全的姿勢下搬、提、推、拉物品。

        隨著病況改善,治療師將安排病患回到工作岡位。有些病患已不再適合粗重的工作,將會建議改變工作性質或單位。 接著病患將學會在新的工作環境下如何保護脊椎,免於再受傷。最後仍是希望病患能自我照顧及教導病患如何預防復發。
相關文章Related Articles
Facebook Line TOP